家养赶稿小精灵

废话连篇流水账@格陵兰

格陵兰大概是我见过的最魔幻的国度没有之一。

会选择它没什么特别理由,只是因为离冰岛很近,觉得这次错过了也许不会再来了。

想起来就写个游记,也算对得起自己的机票钱。

******************************************************

基础信息

格陵兰是世界第一大岛,大部分处在北极圈,其中80%以上被冰雪覆盖。

格陵兰是丹麦王国的海外自治领地,不属于申根区。需办理丹麦签证,同时加注“格陵兰”。

使用货币丹麦克朗DKK,汇率与人民币约在1:1.03左右。

官方语言英语,丹麦语和格陵兰语。


关于交通

最常见的国际航线出发地是冰岛和丹麦,由小冰岛航空(Air Iceland)和格陵兰航空承运。前者的Logo是天马,所以也叫冰岛天马航空,区别于另一家更大的冰岛航空Iceland Air。一般都是36人座的螺旋浆小飞机,看了下跑道长短也不能承载更大的机型了吧。

冰岛:从6月1日至8月31日每天有一班从往返于冰岛各地和伊卢利萨特的飞机,务必提前半年购买,单程机票最低约650欧,打折的不用想了。

丹麦:全年每周都有从哥本哈根直飞康克鲁斯瓦格(Kangerlussuaq )和纳萨尔苏瓦克(Narsarsuaq),去往其他地方需转机。

Air Iceland 官网:https://www.airiceland.is/


关于衣物

格陵兰夏季气温零上5-8度,6月时我穿的是保暖内衣和去掉内胆的冲锋衣,抓绒防水裤。如果是7月左右需备好防蚊水,忘记带的话超市也有卖,还有仿佛去银行抢劫用的防蚊头套。


关于旅行社:

World of Greenland: https://www.worldofgreenland.com/en/

Ilulissat Tourist Nature: https://www.touristnature.com/index.html

******************************************************

这次去的是格陵兰第三大城镇伊卢利萨特(Illulissat),拥有世界遗产级别的冰峡湾和徒步线路,也是游客相对最多的地方。


从冰岛直飞是最便利的途径,提前在一月时已经购入。往返价格直逼五位数,未来应该也难以打破个人购票最高金额纪录。

雷克雅未克的机场小得跟车站似的,再多停几辆车大门都该找不到了。



第一次看到螺旋浆飞机,老外都在兴奋地拍拍拍,感叹没见过世面的原来不止我一个。

座位是不安排的,可以提早过去占座位。提前在官网订位需要5欧至9欧不等。

右边座位是看冰峡湾的好位置,可以省下2000块在直升飞机看峡湾的钱。



走下飞机照样是到此一游的拍拍拍,粉紫色招牌颇具少女心,出口的大门小得只能一人通过。停机坪另一架的格陵兰航班飞机红得恰当好处,像某个品牌的当季唇膏。



下飞机到提取行李用不了10分钟。眼睁睁看着它们被装上行李拖车,罩上渔网,突突突开往100米开外的传送带。

候机楼比国内三线县城的巴士站还要小,知名酒店的接送机柜台——姑且称之为柜台——在等行李时就能看到,毕竟满座也就36人,比金龙巴士容量还要小,几家酒店拉上各自客人瞬间清空,机场门口几分钟内门可罗雀。

机场步行到镇中心约40分钟,一条山路走到底。会先经过大名鼎鼎的北极酒店,再到镇中心。开车约为5分钟,Taxi费100元左右。


伊卢利萨特能玩的项目一般有拉雪橇犬,观鲸,徒步,船游,直升机,橡皮艇等。

当天晚上已经报好了午夜阳光船游,酒店办理完入住手续,出去找报名的旅行社确认,顺便在镇子里闲晃一圈。

伊卢利萨特很小,海岸线从镇中心到山脉只用步行20分钟。

出门时没什么真实感,第一感觉居然是好破,两边平地上横七竖八到随意的彩色高脚小房子,逼死强迫症。没有冰川大海的衬托可能就是中国大山里需要扶贫的村落,但实际人均已和北欧国家持平,让习惯了一线城市消费的人也仅仅是“能接受”而已。



后来知道原来6月初游客不多,有些旅行社、餐厅商店还没有开始营业。随意溜达进入居民生活区,去超市考察了一番(……)。超市的名字就叫“9-11”,后面还遇到了“7-9”,简洁明了的营业时间。物资比起冰岛甚至还要丰富些,鲜牛乳、薯片冰激凌、新鲜蔬果贵一点,冷冻柜30元-100元不等的半成品海鲜、烤鸡、意面等方便食品算是可接受范围之内。

买了瓶17元的柠檬汽水,字面意义的柠檬汽水。当地刷卡需要加收3%手续费。

周末时间,学校操场有当地人出摊做跳蚤集市。说集市也是抬举,不过是十几人在路边摆了个摊,多数是卖些婴孩的衣服或是手工串珠。凑个热闹,也并没有现金。

路过看到有户人家似乎在清理库存,女主人站在门口招呼我们进来看。一些玻璃器皿,全新的杯碟,或是装饰画,地毯一类的家用品。她问我们从哪里来,又说自己即将卖掉这间房子,准备离开了。

指着一箱杯子说,这些都是新的,喜欢可以随便拿,不要钱。

和社交困难症同伴有点不好意思地各拿走了一个小小的玫瑰shot杯,她称赞我们的眼光。临走时有点后悔没问她要搬到哪里去。

离开后顺着下坡走,看到了远处临岸的冰川,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魔幻,难以言喻的不真实感,但同时又因为眼前的景象更加确信了自己是在北极圈的格陵兰。



接天连水的广袤天空和层层变化的云团,冬季时被厚雪覆盖的陆地岩石与海面的冰层冻结,在夏天来临时渐次融化断裂,碧蓝洋面上碎裂成无数的冰雪块,被安静的海浪缓慢推进岸边。

250年历史的黑色教堂,旧时殖民民居,爱斯基摩小艇,斑驳黑色石块上覆盖着干草般的厚厚苔藓,不时浸润在融化的汩汩雪溪里,分不清脚底踩的是巨大的雪块还是石头。







之后才知道那最多只能算冰水混合物,离真正的冰川差得太远。

照片拍到忘乎所以,和小伙伴各自走走停停的走散了。用木板搭建起来的简易悬空步道,连接着岩石上错落起伏的各式景观房间。多是卖给了观光客。

海边没有任何咸腥味。啃了口冰,没有味道。后来在船上见到当地人直接从海里捞起大块的冰,用来煮咖啡或是冰可乐。

沿途看到博物馆和探险家的雕像,知道因纽特人在此定居三千年之久。

2009年的格陵兰自治后,为了显示其民族性把丹麦语的Jakobshavn改为格陵兰语的Ilulissat(伊卢利萨特),乘坐的冰岛航空不过是2011年才通航。


晚上21点45,报名午夜船游准时集合,22点发车去码头坐船。

Greenland当天的船似乎是曾经的渔船或货船改造,只可容纳十多名游客,没有客舱,船体上分批散着坐垫,每人发了毛毯。发动起来微微起风,六月时分已有零度以上的气温,身着加绒防水裤依旧冷得浑身打颤。

躲到船长室喝热的红茶和咖啡,在欧美常见的鲜奶此地已经换成奶精。被船长嘲笑“欢迎来到格陵兰”,他来自当地,爱斯基摩血统的棕发黑眼与亚洲人颇具亲切,而来自丹麦的导游生就北欧特有的白肤金发,非常年轻,夏季打工做些游客生意。



曾经午夜船游叫午夜阳光。只不过在天地广袤间北极圈的太阳都被低估了存在感,云层翻涌很容易就盖住了光线,若想看到夕阳毫无遮挡地日照冰山纯靠运气,只有在接近海平面时苟延残喘地漏出勉强的金光,还未照到冰川便堪堪落幕。



极昼的夜如阴天雨夜,阴郁而厚重。格陵兰的冰雪让人有敬畏感,窒息感。庄严肃穆,仿若古老巨人沉默地横卧在海水里,镜面有完整对称的倒影。排山倒海,劈头盖脸,让人说不出话来。偶尔黑色水鸟飞跃头顶,落在海水里觅食。



经历过天地广阔,其实并不会有如攀爬到高处想要大声呼喊的欲望。因为了解自身实在渺小得可怜,丝毫不具备任何存在感,唯有安静地看着这方天地世间。

只有不间断的船行马达声和相机咔嚓声,方可掩饰自己的羞涩感。

巨大的冰川深扎根于海底,经年累月的雪用千百年时间堆积压进海水里。它不会漂移,只露出表面的十分之一。刀削过般的石膏质地,锋利而坚硬,在顶端逐渐裂开的一小段冰蓝色豁口。一旦分裂,就会碎成无数形状奇怪的的雪块漂浮于海面。全球气候变暖已经让万年冰川加快融化了整整五十年。



后来在冰岛的冰河湖看到的大冰块,蓝得晶莹透剔,清新动人,有些混杂了黑色火山灰,若背后还有蓝天白云或是融化了一半露出斑驳黑石的雪山,颜色层叠丰富,可供游客亲近摆拍,还有不时可见的水鸭和海豹,充满花好月圆的趣味性。

将近凌晨一点靠岸,冷得张不开口。天色依旧是黑白默片里铺天盖地的云层和雾气,有其他旅行的红色船只超越我们,站在甲板上彼此拍摄对方。感觉整个世界荒芜一片,像是梦魇,却又如此真实。回到旅馆开热水和空调,拉紧窗帘睡觉。



第二天的计划是去镇后面的山里徒步。伊卢利萨特的hiking路线非常成熟,分为简单、中等和挑战三种线路,分别用红黄蓝三色标记。粗粗看了下地图而,区别似乎也只是路线的长度。

小镇海岸线尽头竖立灯塔般柱体,通身包裹彩色招贴画。山脚下发电厂旁搭建木楼梯一路攀爬向上,同时附有黄线地图,标记着长度2.7公里,约两小时。



黑白斑驳的雪山向阳部分已大半裸露,山的坡度很缓,丰盛茂密的苔藓与大块山石斑驳交杂,不时在缝隙处能看到一小滩雪水化作的潭,或是一小段未化完的雪道。黄色圆点或是标记在山石上,或是用油漆涂抹了碎石堆砌起祈祷的三角形状,清晰标记着行进方向,不用担心迷路。



山坡上覆盖着没有化尽的积雪,青棕色植被厚如海绵。没有亮透的天空被云朵的阴影晕染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右边是接天蔽日的冰盖冰川,最初靠近镇中心时还是无数星点雪块,逐渐往深处走,远离人群聚集地,眼见愈发磅礴的成片冰川,横切面倒映在寂静的海水里,被冻结成连绵无垠的雪白大陆,不知是否脚踩着它通往另一座远方的雪山。



同时间上山的只有一对欧美夫妇,不紧不慢地赶路,偶尔停下来用手机拍三两张照片。走到风景极致的地方,挑选了一块靠近海岸线的高地,坐下来喝茶、吃东西。



学他们停下来等身后落队的小伙伴,原本走得有些出汗,坐下来又觉得冷。周围静到没有风声,不是把耳机塞在耳朵里只听得见轻音乐的独处,不是午夜阅读到一段禅悟的自省。隔绝了外界世间的静谧,感觉到作为自我存在的真实质地,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灰黄色尾羽的雀鸟鸣叫着落在泥土里,清脆婉转,一时间仿佛被得以拯救。


跟随标记继续兜转,路遇一片当地人的墓地,密布安插着白色十字架,装饰以五彩斑斓的假花花环。黄线尽头是旧时直升机停机坪,如今弃用后变成通向黄蓝两线交接的停车场,竖立着更多关于三线步道的讯息说明和地图,从旧停机坪到蓝线起点有1.3公里木板栈道,走到中间时发现地面有块黄铜金属板,写着“您已正式进入世界遗产路线”,即是最长的6.8公里蓝线。

黄线走得意犹未尽,顺着海岸线路程几乎没有高低起伏,觉得长度也并不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和小伙伴商量了一下,自然就顺着继续往下走。

蓝线开端便是大名鼎鼎的冰峡湾,壮阔而浩瀚,冰原一望无际,观景台上没有任何遮挡物。此时太阳已微露云间,阳光带来丰盛的美感。Nakkaavik的木桌边静坐三两游客,大家心照不宣地长久凝望面前崎岖多变的冰雪,听到刚攀爬上来的人发出倒吸冷气般惊叹。乳白雪峰像坚硬的岩石,远望又如未打发完全的层层奶泡,最深处有数千米之厚。传说饥荒横生的年代,当地年老者会在此跳海,牺牲自我来为下一代节省口粮。



稍作休整后继续赶路。这一条路笔直往前超过三四公里,风景俱是这连绵不绝的冰层,姿态永恒。尽管也许很多年后它们会提前融化崩蹋,也远比人类所以为的要从容和长久。

这一路并无太多变化,没有岔路。天地广阔,又不显得悲凉,山体被植被完全覆盖,长出几十厘米高的坚韧荆棘,有些地方还开出微小的花丛来。在砂石地上寻找各种蓝色标记变成最有趣味性的事,满地是蕴藏粉色晶体的碎石,捡一路扔一路。选择蓝线的人本就稀少,大部分游客走了一段后便从红线退回镇子,在观景台遇到的人后来一次都没遇到过。



接近半途,已经很习惯砂石路,也知道如何避开苔藓植被下隐藏的溪水,不至于一脚踩进泥潭里。看到山坡下接连的海水处有无数雪白浮冰,突发奇想便偏离主路尝试下去摸冰。事实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岸边几乎没有平缓的土地,直连着山坡陡峭垂直的巨大石块,我在小心往下攀爬时弄掉了几处碎石子,眼见着没有停顿地直接崩落进水里,才发现触手可及的碎冰下赫然是掩盖了的海面。哪怕是笃定站在大块岩石上,上面覆盖的雪层虽然不至于打滑,但也远比石头本身延伸得更广,若不小心就会踏空跌进深不可测的海水里。



后半路途便折进山里,世界遗产冰峡湾风景至此结束。但蓝线还剩一半的路,需要从两三座雪山的夹缝里跋涉出去,眼见都是山野石子路。最初进山时路面还尚宽阔,我们只需细心寻找蓝点标记,也不时走了错路,但能明显感觉雪线比起之前走的要多起来。看见过标记印在一处埋在积雪里几乎垂直角度的下坡,连块踏脚石都难寻,半蹲半滑地下去,雪都倒翻进鞋跟里。抬头又突然发现箭头仍在上方,分明指向绝路旁难以寻觅的一条弯道。当即觉得好笑,但又认为大致方向没有错,就一脚深一脚浅地往采石场般的山路里继续走下去了。



雪路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都是些刚入夏后山上尚未化完的积雪,不时有泥泞的小股雪水从脚边浸润而下。上坡时看不全前方的路况,只以为是踏雪几百米便能走回安全的泥土山路。慢慢下坡走到两座山的夹缝,太阳难以直射,无论如何总有一侧山的阴影,雪路也变得愈发漫长。蓝色圆点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猜想多半被埋进了雪层,好在还有前人踩踏留下的脚印提醒没有错路,已经能望到尽头的冰川海岸线。及踝深的积雪在下坡时需小心不被滑到,有时也会毫无防备一脚踩进小腿肚深的雪里,脚底是凹凸不平的碎石或是踩实后脆薄的冰层,路况也变得有些复杂。想尽可能地避开雪道,可手脚并用地攀爬到旁边陡峭起伏的乱石岗后发现也非常危险,只能作罢。


不可能原路返回再走上四五个小时,只能硬着头皮一路往下,走到一片将化未化的雪地,半透明的冰层下面能看到汩汩流动的融化雪水和完全被雪水淹没的植被,眼见着从几米开外的另一端喷薄而出,找不到可以落脚的地方。绕不开的地方和同伴互相搀扶着伸腿去试探冰壳的承重,亦一脚踏碎摔进湿滑泥泞的雪水里,只好再想办法绕路,从水流稍浅或是较细的地方趟过。

总之也跌跌撞撞下山来了,待到面前山路变得宽阔起来便知离村镇不远。但也没料到尽头是一片雪橇犬散养地,大片草地上随意散落着木屋纸箱作狗屋。夏季是它们的休憩季,成百条雪橇犬被集中在这里。想来之前下山时也的确听到此起彼伏的犬吠声。和城市里光鲜亮丽的宠物犬截然不同,户外散养着的雪橇犬多少带着些野性,在镇里闲逛也发现几处告示,警告游客不要随意亲近或投喂。虽心底知道雪橇犬训练有素,但面对几十条中大型犬也难以说服自己,不得已在它们的注视下愣是怂得多翻了小半个山头越过去,长满苔藓的山坡湿滑得手都抓不住,也不知是怎么走过去的。

后来翻看到关于徒步的攻略里,都分明告知初夏的蓝线积雪未融,不建议走完全程。当时没有放在心上,结果也有惊无险地完成,倒算是人生经历。同伴开玩笑说世界遗产级别的徒步路线,差点自己也要变成遗产。

当天回去便在宾馆里没有再外出,煮了面看会电视已经非常满足。凌晨两点醒来,在客厅看到窗外极昼的太阳绚丽耀眼,如同盛夏午后的日光。


第三天,再次登船,沿着山脉一路向北去看冰川。单程五小时,看天气和冰面的情况决定最终路线。可能是这辈子去过的地球上最北的地方。

白天的大海有种明媚感,阳光有温暖的趋向。与前两天看到的冰川又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比起午夜阳光提供的船只规模更大,游客也有近四十人,有可以容纳所有人的船舱和双层甲板,船头底部能看得到船员的卧铺。当地导游照例会先讲解救生衣位置和逃生路线,热好红茶咖啡。

海豹依鱼群南迁,此时北线是看不到的。也许会有鲸鱼出没,海豚会更加频繁一些。从罗德贝更向北,海面的冰山开始减少,无数碎冰层被推向两边黝黑起伏的山岭,在海面上形成泡沫般白色的线条。甲板橙色的防水布盖住救生艇,铁罐形状未充气的救生装置还有三四个,风不大,阳光甚至还有些暖和。马达轰鸣声几乎听不出其他人说话。天空蓝如水洗,灰色的云层被船抛向了后面。

同船有21人组成的澳大利亚籍越南人,喧哗热闹,平均年龄应在50至60岁。一路都对我们充满好奇,几乎每个人都来搭讪闲聊,询问国籍和旅游计划。去过上海,西安,张家界。跟他们耐心解释秦始皇的含义。在冰岛一周,格陵兰一周,租房车和整栋房。后来在伊卢利萨特机场再次遇见。

室外气温零上八度左右,风吹得久了还是会觉得冷,坐在舱门附近,听导游和越南阿姨打诨插科地开玩笑,一边吃酸面包抹蓝莓酱,一边看船舱里贴着的各种鲸鱼种类的说明。

一对夫妻始终在船头座位上,不拍照。临海静坐,观日影飞去,清冽海风扑面。仿佛人生没有什么迫切的事。



开过一处山崖融雪,在顶部形成轰鸣瀑布,直贯海底。旁边还有大块残余积雪,导游示意让船长靠近,说你们多么幸运,看到这样的美景。

最终朝着Eqi Sermia冰川前行,连接起白色冰雪城墙的边境。那是内陆冰河到海洋终结的地方。大块的冰山或浮冰就在那里坠落,流入海中。不能太过靠近。放慢船速,船长小心变换航线,把冰层推开,一直有冰块撞击在船体的钝重闷响,有时在甲板上还会跟着摇晃一下。周围包围着形状多变诡异的雪白浮冰,映出对称的倒影,靠近后才会发现埋藏在海面下幽绿无垠的根,有气泡从海底绵延而上,阳光也无法照透。这个场景,想写在小说里。



开到无法再接近的地方,最后停在满是碎冰的海面吃午餐。虾仁、鸡蛋、火腿片、鳕鱼和当地的其他鱼类,腌得酸甜可口。船员打捞浮冰用于冰可乐和啤酒。越南阿姨执意要给我们拍照,还招呼一起合影留念。



是相当商业旅游化的样子了,但依旧是令人愉悦。手机没有信号和wifi,据说是中国移动尚未踏足的地方,在十个小时的船行中丝毫不觉得无聊。在无序混乱的物理世界里,自然的力量比平庸人事有趣太多,深蓝洋面如丝缎般漾开层层波纹,远处浮冰白得反光,一小束阳光以肉眼可见的姿势斜进镜头,后来都不再拍照,只是闲散地远眺天边。



临近港口,大家互道珍重告别,各自离去,自觉是圆满的行程。


最后一晚在格陵兰,同伴去拍发电厂附近的彩色小房子,我便走去那家著名的四星级宾馆后面观景台,去迪斯科海湾看落日。技术和仪器能拍下的画面有限,如果不能做到,那用眼睛记录下来也是好的。

站在山石静静等待太阳落下,不远处旅店的阳台里有人坐在躺椅上,看来也在静待夕阳。看到港口处今晚的午夜游船正在接游客上船,准备出发。

通透碧蓝的天空最终还是在海平面笼罩了一层烟雾般的云,只有压出些许丝缕的橙红透出,海景小屋的屋顶上轻盈落下一抹瑰色。



回来时在同住旅馆门口遇见同乡的四位叔叔阿姨级别游客,从哥本哈根转机落地,很是热情地问了很多诸如游玩建议之类。完全不会英语,也没有做任何计划,只单是买了机票和住宿。给了他们旅行社地址和一些项目内容及价格,内心有小小的钦佩。

后来又在购买明信片的商店再次遇到,在贴海象图案的邮票时听到熟悉的乡音招呼声。替他们询问店员行程的安排和付费,可惜没有预定上白天船游的项目,说要再去试试找另一家旅行社。最后一次见到时说是已经订好了包直升机游览。



参考的一篇攻略里楼主评价伊卢利萨特:很美,但应该不会再去。原因无他,只是贵。

其实何止是贵,路途遥远还十分折腾。

在退房还钥匙时,看到有过季的2016年努克运动会宣传明信片,接待的老先生说喜欢可以自由取阅;在候机楼等延误的航班时,看到格陵兰航空的广告在大荧幕上反复标出各个城市的航线。心生无限向往,和同伴商量,也许下次想要再来。谁知道呢,何必斩钉截铁立下规矩。

比起冰岛,格陵兰没有抒情的余地,只有观望的眼光。觉得有距离感,却干净清透,姿态疏离。眼见在慢慢毁坏过程之中,需要担心的也只是人类自己。


旅行未必要有什么意义,也无需要没有遗憾。越来越相信很多人事是无法圆满,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感知身边全然陌生的环境,那么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回来,在世俗的琐碎工作场景时依旧有念想和目标,正视自己的当下。


谨以纪念自己走过的伊卢利萨特,是非常喜欢的地方。




附上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jk4OTA0NzE3Mg==.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

评论

热度(18)